水质方面有关问题解析
类别:用水知识 时间:2023-2-7 17:35:57 稿源:本网 发布:ahssgs 阅读数:
  1、有些水煮沸后马上会产生白色悬浮物或底部有白色沉淀,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答:出现这种情况地下水、矿泉水相对多一些,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有时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或白色悬浮物是水中碳酸氢钙、碳酸氢镁(俗称暂时硬度)受热变成碳酸钙沉淀物或碳酸镁/氢氧化镁悬浮物,此类物质无害,但在感官上会让人有些担心,弃去即可。只要总硬度检验结果不过高,对水质就没有影响,不妨碍人体健康。我厂出厂水、管网水总硬度在80mg/L左右,国家标准是≤450mg/L。
  2、有时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看起来像牛奶般白浊,但放置一会又变回清澈透明,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在加压输水或管道施工维修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空气进入输配水管道溶于水中,开启水龙头后,由于压力变化,自来水中夹带的空气释放出大量细密的气泡,感官上看起来像牛奶般白浊,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对水质没有影响。放置一会儿,气泡自然消失,水体即变回清澈透明。此种现象持续时间与进入管道的空气量有关,有时长些,有时短些,但对水质都没有影响。若气泡挥发后,自来水不清澈,带有一点浑浊,可能是维修施工或管道方面的短时间遗留影响,此时需打开龙头适量排放至清澈,或者联系水厂维修师傅上门冲洗管道。
  3、有的用户家中装有蓄水池或滤水器,时间一长,在池底或滤芯内会附着一些垢状沉淀物,为什么?
  答:自来水经工艺处理达标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深加工(特殊要求的除外)。自来水不等同于纯净水,在自来水中会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溶于水的微粒(包括钙镁之类的矿物质等),含量符合饮用水国标要求,虽然这些微粒对人体无害,但它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或滤膜的截留作用下,会慢慢沉淀并累积在蓄水池池底或滤水器滤芯内,形成水垢,时间一长就会被用户发现。此时,宜请用户清洗蓄水池、滤水器滤芯或更换滤芯。注:(1)滤芯上截留的是水中溶解性物质,如果是因管道老化产生铁锈,水放出来肉眼就能看见。(2)国标要求生活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不能超过1000mg/L,我厂供应的自来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一般在120mg/L左右(不同的时期有一些小变化),完全符合国标要求。
  4、有用户反映自来水有一股漂白粉气味,对人体有影响吗?
  答:为确保水质安全卫生,自来水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目前在我国,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消毒仍是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式,我厂采用的是二氧化氯消毒,消毒后水体中剩下的余氯可起到抑制微生物滋生的作用,有时也会产生类似漂白粉的气味,这是正常的消毒剂气味,不是异臭、异味,只要加氯量及副产物控制合适,在国标允许范围内,对人体就无害。由于季节、原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制水厂一般会根据国标要求,视不同的情况适当调节加氯量,再加上不同区域自来水中余氯量不尽相同,人的嗅觉灵敏性也有所不同,故而有的用户会反映这种情况,有的不会,若用户反映开水有异常气味(不同于消毒剂气味),多数是由于烧水或盛水容器影响,可应用户要求上门查看,仔细解释并妥善处理。
  5、家中水族箱有时用自来水换水时,所养的鱼类无法适应,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处理,含有余氯,不同区域的余氯量也不尽相同,而某些鱼类对余氯比较敏感,就显得无法适应。可以采用活性炭过滤,添加适量硫代硫酸钠或放置一段时间,去除余氯。
  6、自来水中有臭味是何原因?
  答: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主要在用水量很小或长期不用水的地点,管网末端以及老式二次供水,新建小区用户处,可能出现。这些地方的自来水流动性差,管网内消毒剂余量低,水中溶解氧少,管道处于厌氧环境使得厌氧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微生物含量较高,其中就有一定量的硫酸盐还原菌,该物质能将水中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生成硫化氢,从而出现臭味,有时还伴随着水体颜色发暗、浑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拆下水表判断问题出在内管还是外管,并对有问题的一段水管进行排放消毒冲洗,消除影响水质的不利因素(一般是内管原因,因为外管中水的流动性相对要大些,内管原因由用户处理,外管原因由供水企业处理)。其次,物业管理单位要督促业主加大用水频率,以增强自来水的流动性,保持水的活性不大幅下降。
  7、用户放自来水却放出蓝水是怎么回事?
  答: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主要由于用户自己或共用管道上的邻近用户往老式卫生洁具储水箱里(与下水完全隔断)投放洁厕灵造成,该类物质一般是易溶解的蓝色固体或蓝色液体,当局部停水或供水压力发生较大变化时,管道内有时会形成负压,导致储水箱内自来水回流,通水后带颜色的水进入邻近公共供水管道,从而放出蓝色自来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用户也不必过分惊慌,因为市场上销售的正规除臭剂洁厕灵无毒害,主要会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及口味,对水质没有深度影响,将自来水多放一会,待蓝色完全消退,自来水呈清澈透明、无嗅无味状态时即可饮用。建议解决措施:一是停水时,提醒共用管线的用户不要在此期间向卫生洁具储水箱内放洁厕灵。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管道设计或用水器具功能,检查水箱止回阀是否完好,防止压力变化时发生回流。
  8、有时用户家自来水会间断性地放出红锈水(黑水)或者清晨刚放水时会发黄,是何原因?
  答:主要是由于铸铁供水管道使用时间过长,管道内壁锈损严重、结垢较多,一旦供水压力变化较大或附近有施工,结垢随水流冲出,就会出现红锈水(铁超标)或黑水(锰超标)现象。这种现象与管道维修时产生的浑水现象有一定区别,浑水主要是泥土、细砂类杂质引起,多放一段时间就会变好;而红锈水或黑水,对于老管道而言,虽然在维修施工时较多出现,但有时即使没有维修,只要供水压力波动较大,也会间断性地出现。属内管原因的,需要用户对其内部供水管道更新,属外管原因的,由供水企业改造更新附近的外部供水管道。清晨刚放水时会发黄,多数也是由于内部铸铁管道或水龙头老化所致。夜间不用水时,自来水在老化的铸铁管道内积存形成黄锈水,第二天刚打开水龙头,水会发黄,一般只要多放一会即可(必要时需更换老化的铸铁管道或水龙头);如果放了很长时间水仍发黄,则需经化验进一步查找原因。
  9、因客观条件限制,有些用户仍在使用老式水塔或水池进行二次供水,应注意哪些用水卫生?
  ①不得将抽水泵直接连到公共供水管道抽水,因为这样不但会影响附近居民用水,且易造成错接,致使外界污水流入自来水管而污染公共用水。应改成间接抽水,即先让自来水流入蓄水池,再以泵抽水。
  ②地下式水池易遭污染,应改为地上式,并加盖密封,以防老鼠、 蟑螂、小动物或爬虫类掉落水池死亡腐败而严重影响用水卫生。屋顶水塔(或水箱)也应加盖以避免污染。
  ③水塔或水池的通气孔应加装纱网以避免蚊虫等飞入繁殖幼虫,寄生在水塔或水池中。例如,有的二次供水出现“红虫”(塞氏摇蚊的幼虫)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防护。
  ④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定期清洗水塔或水池,避免高温时节阳光照射滋生澡类,以致产生不好的气味。
  10、有用户反映自来水龙头放出绿色专器状物质,是何原因?
  答:产生这种现象,多半由于用户内部水管被污染,具体情况有待现场查看后确定。有些用户水表以内使用的塑料管阻氧阻光性能较差,安装设计又不合理,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直接暴露在户外,长期受阳光、高温等影响,易滋生青苔等藻类物质并粘附在塑料管内壁,一旦附近有施工或供水压力有变化,青苔会从管壁脱落随自来水流出。建议更换被污染的内部管道,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11、有的井水看着较清,也无异味,但放入茶叶后,渐渐变成紫色且颜色越来越深,尤其是烧开后放入茶叶显得更加明显,是何原因?
  答:这是因为有的井水中铁锰离子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肉眼难分辨,一旦加入茶叶,会和茶叶中鞣酸(也称单宁酸)反应生成紫黑色络合物,温度越高反应越明显。这种铁、锰离子含量超标的水若长期饮用,会对人体胃、肠等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12、自来水“红虫”现象释疑,有用户反映自来水中出现红虫,这类红虫基本属于摇蚊的幼虫或红线虫(水蚯蚓),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厂生产供应的自来水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和检验,水质优良,自来水本身和城市供水管网中不会存在红虫。用户放自来水出现红虫,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可能造成:
  ①老式二次供水设施(如屋顶水箱、蓄水池等)管理不善,长期不清洗消毒,卫生状况差,这种情况下尤其在温度较高季节,水箱、蓄水池内容易滋生摇蚊幼虫或红线虫,共用该二次供水设施的用户家中都有可能出现,也不会集中于一个水龙头。
  ②水管、水池周围环境卫生条件差或堆积有杂物,在温度较高季节,下水管沟等处更易滋生红线虫,沿着池壁和水管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口处,或者是摇蚊在水龙头出口处产卵孵化幼虫,用户打开水龙头,将它们冲出,造成从水管中流出的假象,从而产生自来水中有红虫的误解。
  ③家庭太阳能热水器长期闲置不用,管路存水会形成“死水”,若遇不可预见的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在热水器的冷水管段或冷水区也有可能滋生红虫
  解决措施:
  ①若是二次供水设施存在卫生问题,目前不属于供水企业直接管理,用户可向物业管理单位或房屋产权单位申请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以消除或预防这种现象发生。
  ②注意用水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清洁水龙头,保持水管和水龙头周围环境的洁净,不给摇蚊生存产卵的空间,保持自来水水池清洁,拖把、抹布等要拧干,夜间尽量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放在水池旁,必要时可用塞子将水池下水口塞住,以防红线虫爬入,同时,还可以定期用84消毒液对家中水槽、下水管等长期潮湿阴暗的地方进行消毒,防止红线虫滋生爬出。
  ③太阳能热水器长期不用时,应定期换水或将水排空,重新使用时应注意消毒、清洗。
感谢阅读,欢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