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措施初探
董晓岚
水是生命之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供水行业漏损率不应超过12%,而多数城市供水均超过这一标准,究其原因,主要与供水管网的漏损率有关。因此,杜绝“跑、冒、滴、漏”已成为供水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本人长期从事抄表、收费工作经验,根据我公司的漏损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管网漏损技术分析
(一)制水计量的管理
水厂每天输送多少成品水,是以出厂水流量计计量为依据的,我厂出厂水计量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计量。超声波流量计可能造成流量计计量的不准确。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精度优于1.0%,它是利用超声波传播时差原理,需输入管道外径与管壁厚、材质等主要数据,从而造成计量误差。
(二)销售水量管理
在供水量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售水量越大,则漏损率越小。因此,售水量的大小也是直接关系到漏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厂售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1、用户水表(结算水表)不准确
结算水表应与水费的收取相对应,如果流量不准就会直接影响销售收入。长期以来由于大表安装不规范,部分水表未加装伸缩器,拆装不便及交通工具的落后,同时,部分老城区居民水表安装管道腐蚀严重,拆换水表不方便,造成小表流量鉴定、校验基本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用户水表计量准确率很低。
2、水表抄见率偏低
由于用户所在环境的复杂,水表被堆压、遮盖现象比较严重,或是水表安装在户内,而用户又不经常在家,影响了水表的及时抄收。 3、小流量计量损失水量
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内部分水表口径偏大,但用水量却很小,出现“大马拉小车”的不匹配现象。用户已发生用水,但水量未达到水表的始动流量,造成水表指针不动,读数不走,因此造成计量漏损。
4、黑表及窃水严重
这类窃水行为,在居民区时有发生,这些是居民因其本身的素质低,自觉管理意识差等问题进行私装管道,表前接水,或是擅自拆装水表,造成水表计量不准,致使有效供水变成无效供水,增加漏损。
(三)未收费有效水量管理:
未计费用水量一般占到无效供水量的3%~4%。主要表现在:
1、消防耗水: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栓敞开供水,这都是政府指令的特殊用水,未装表计量。
2、环卫绿化用水: 随着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环卫、绿化用水逐年递增。
3、管道施工及维修用水:供水管网逐年需敷设新管道,改造旧管道,发展新用户,均耗用大量的水。
4、城区拆迁的管网漏损:近年来,道路拓宽及老城区拆建,房地产开发火爆,但由于拆迁旧房的居民不可能同时搬迁,地下支管不能废除停水,经常造成漏水及施工部门偷水现象。
(四)配水管网漏损
1、部分供水干管陈旧老化
我厂供水系统始建于1978年,这些管网由于年代久远,经常爆管造成漏损。
2、管材性能因素造成的漏损
建厂之初,受原材料的限制,在老城区使用了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镀锌钢管等存在隐患的管道,也经常发生漏水事故。
3、新敷管道存在质量隐患
由于我公司在供水管道安装及维修上的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模式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足等因素,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使部分新敷供水管线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这样,老管网漏损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新安管线的漏水已有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漏损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降低漏损率的途径
治漏降耗是供水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管理是基础,检漏是关键,管网改造是长远性的基本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管网漏损的四个主要方面,提出降耗措施如下:
1、改进出厂水计量设备,提高计量精度
2、加强水表管理,实行水表首检、强检及整表校验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制订的DN20及以下的水表首检和六年强制报废更换及工业用表每年强制检定制度,减少表芯长期运行顶针磨损造成的计量误差,杜绝新安水表及用户自行更换水表的未检安装状况。 加强新盖楼房用户需水量审定工作,合理规划用户水表口径,避免始动流量小造成水表不计量状况的发生。积极推广新型不可逆及高灵敏度水表,改变目前水表使用中“滴水不走”的现象,降低因此造成的漏损。
3、完善公共用水管理制度、杜绝浪费、提倡节约
加强管网附属设施(消防栓、阀门)等的管理,实行不定期巡查,以减少不计量加水及群众自行关启阀门私拉乱接管道现象。
狠抓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工责任感,规范抄表、收费等工作,避免私接乱接供水管线。同时规范公共用水加水点,成立专门机构加大暗漏查找力度。
4、加强管道设计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是漏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采用新管材、新配件。
5、狠抓施工质量,实行无隐患的工程管理
严格按施工规范完成每一道工序。确保新建和改建的每一项工程都100%的合格,无任何安全隐患,减少新漏损的产生,使漏损率由恶性循环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6、加大管网管理力度、对现有阀门、消火栓进行普查、编号、分类,成立管道附属设施管理小组,由专人定期巡查阀门等,定期加装填料,减少阀门漏损水量。
7、加快老管网改造步伐,降低管网漏损率。
8、逐步完善管网资料,适当时机组织管网普查,建立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网及附件进行准确定位。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后,管网漏失率控制应该在16%以内,按现在漏失率28%及综合水价1.8元/m3计,年可望减少支出及增加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上述供水管网改造的实施,将有效缓解供水的紧张局面,减少管网能量损失,降低制水成本,平衡供水水压,完善城市道路功能,提高县城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对县城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目前,漏损率问题一直困扰着供水行业的发展,造成企业亏损局面。随着减亏,扭亏任务的加重,控制管网漏损率显得更为迫切,努力降低漏耗已成为整个供水行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从水厂制水,送水到营业部门售水收费;从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到管网运行、维护,每个员工,每道工序都成为降低漏耗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只有统一认识,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协调配合、调度合理、高效低耗的自我完善系统,必定能使供水漏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